步兵列陣,騎兵分在兩側。
白甲在最前,開始在包衣和紅甲旗丁的幫助下披三層甲。
這處坡地,比較平緩。
但步兵想要沖上去,也要費力。
左邊是一片灌木叢,不容易迂回,右邊遠處是山林。
前面是草地。
總之算是一個有些地利的地形。
但雙方都能接受。
雙方都看到了戰機所在。
這就是會戰的基礎。
雙方或者都能看到勝利的機會,或者一方不得不在劣勢之下選擇作戰,比如糧食將盡,比如被包圍,比如皇帝催命
被迫選擇作戰的,顯然就很悲劇。
一方人多勢眾,訓練有素,另一方卻是久經戰陣,最少的戰兵也至少上過十次以上的戰場,這當然是去除少數包衣。
對多納古等人而言,關鍵是對方的火炮沒有跟過來。
火炮還是慢。
如果對方的火炮還能和步兵一樣跑得快,他們絕對會直接扔下步兵,以騎兵逃走。
至于步兵,丟盔卸甲,只帶弓箭,散入山林,然后重新匯集,也能跑出來大半。
因為那就沒有辦法打。
他們很清楚火炮的優勢。
當年明軍怎么死的,他們就會怎么死,不用嘗試,他們不傻。
而現在對方沒有火炮,就可以拼一拼。
一場大戰開始了。
一方是1500人,另一方是300人。
快軍前鋒副將開始傳令列陣。
10個小隊,開始紛紛列陣。
長槍兵、盾牌兵,火繩槍兵,迅速從行軍的縱隊,開始展開成橫隊陣列。
一隊150人,30人一橫隊,排成5個橫隊。
整隊很迅速。
而此時雙方還距離有三里路。
這樣長的距離,女真騎兵即便跑過來,也是面對已經整好隊的陣列。
所以女真騎兵干脆沒有過來。
而是下馬,將馬匹留在后面。
30名白甲就坐在地上等著。
原因很簡單,他們要保留體力,攻擊試探之后,然后逃脫。
所以不能消耗馬力。
70名騎兵也是如此,都下馬牽著。
他們要等對手主動來進攻。
快軍副將自然是要發動進攻的。
他命令三個小隊正面進攻。
兩個小隊從左翼包抄,兩個小隊從右翼包抄。
這樣才能展開兵力。
到時候打的時候,就是三面呈現一個v型攻擊。
盡量發揮火槍的優勢。
而他手中一共有10個小隊,這樣的話,還剩下3個充當預備隊。
隨時支援可能被打崩的某個方面。
3里路,整隊完畢的小隊們,開始前進。
盾牌手走在最前,現在只有一層甲,感到很是危險。
遠處敵人的白甲兵,長長的步弓,閃亮的鏟形重箭頭,讓人毛骨悚然。
完全可以想象,對方只要一箭過來,必然有一人倒下。
他們并不知道滿清的弓箭威力,如果知道的話,會更加害怕。
這個時候的弓箭,射程比火繩槍還要遠。
此時,女真人一般使用7至8力的弓,射出的重箭可在50米內穿透鐵甲,70米可以射穿鎖子甲和綿甲,110米處還能射穿皮甲。
而他們的火繩槍威力范圍也就是5060米。
有效射程就只有5060米而已,而且因為鉛子彈太飄,太輕。
為什么射程50米的火槍能取代射程達150200米的弓,還是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