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怎么起風了”
監斬官看著漫天陰云密布,當下震驚不已。
儒家自漢朝就講究“天人感應”,以天變來約束無拘無束的帝王。
天變往往意味著君主失德。
比如,日食、地震、大雪、洪水等等。
而剛剛宣詔時,還是晴朗午日。
然而僅僅片刻之間,就陰云籠罩,狂風大作。
校場旗桿被吹得東倒西歪
大明旗幟儼然被吹得扯來扯去,就像扯淡一樣。
這可不是一般風。
監斬官畏懼不已,劊子手更加是兩腿戰戰兢兢。
而無數滿含熱淚的百姓們,都在士兵攔阻下圍觀著。
“看看,天陰了”
“狂風來了”
“這,這是有冤情啊”忽然間有人說道。
“前元有個名劇竇娥冤,據說是六月飛雪,如今的于大人和諸位大人被斬,也是要正月飛雪啊”
于謙等人被斬是在2月,也就是農歷的正月。
這時節,本來正是要下雪。
所以突然陰天下雪,并非太過奇怪之事。
只是百姓們都明白,竇娥冤枉,只是一家之冤,而于謙之冤,卻是一國之冤。
人心肉長。
大家都知道,于謙原本是兵部侍郎,臨危受命,在孫太后、幾位主戰的大太監、駙馬、還有景泰帝的下令下,全面主持四九城城防。
籌措軍糧、調集勤王軍,安排眾將,打退了那些兇殘的瓦剌人。
不然的話,又將是一場大劫掠。
城池被圍困,倒霉的是百姓。
百姓家無余糧。
城內百姓都是一天作,一天食。
手停口就停。
這種情況下,一旦被圍城,那簡直就是一場劫難。
而且也將是一場最為殘酷的淘汰。
老弱病殘先被餓死。
接著就是貧民。
無數人在生死線上掙扎。
幸好這一切都被于大人解決了。
讓百姓們只受驚,沒有受兵亂。
而現在那個拯救他們的人,卻要被推到校場高臺上面殺掉了。
那圣旨上的話,讓人聽不懂。
什么欲謀立外藩,這叫什么罪
那么多殘暴的郡王不去懲辦,那么多暴虐的官吏不去抓,偏偏抓兩袖清風,一身清白的于大人,是個人也會心存不忍。
畢竟于謙的家境真是一清二白。
無論是士林,還是百姓圈中都知道。
足足有上萬四九城市民圍攏過來。
一個個滿含熱淚地看著臺上眾人。
其他人不是不想來。
而是這年頭的街道只能容納這么多人。
再多的人,想擠也擠不進來。
何況還有兵丁阻攔。
很多人都知道于謙是冤枉的。
說什么百姓短見,容易被忽悠。
其實百姓對自身利益最是明白。
同樣是高管被殺,但為啥老百姓痛恨袁崇煥
因為他身負遼事之責,每年大量軍餉,卻沒有堵住清軍。
讓清軍跑到四九城城下四處劫掠。
那么多軍餉,可不是讓你跟著敵人屁股后面跑的。
于謙不過是一個兵部侍郎,臨危受命,出城野戰擊退了瓦刺。
第一次四九城保衛戰就持續了兩天。
瓦剌人看出大明還有力量守城,試探一下就退兵了。
這也能看出守城的堅決。
真要是大明和北宋一樣拉胯了,對方不會放棄。
這就保護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所以說,細節的事,那個老百姓不知道,但大面上的問題,還是看得出來的。
與此同時。
大太監曹吉祥,正在親自監斬。
旁邊則是徐有貞。
這兩人正是促成于謙之死的罪魁禍首之二。
徐有貞正得意洋洋的看著于謙。
“哼,徐有貞你再厲害,你最后還不是要死于我手”
“當日,你訓斥我的時候,何等威風,而如今你身死,全家又要發配邊疆,你的威風又在哪兒”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