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之后。
眾臣一個個心有戚戚。
嘉靖則是快要倒下了。
趙涵則是聽得目瞪口呆。
這少女還真是狂放啊。
彌衡和她比起來,只是個弟弟。
主要是彌衡只會直接罵人,搞人身攻擊。
而對方列的都是實據。
“對了,還要給徐階說點公道話,后來徐階對著景王一系開火,景王再過幾年一死,徐階提請景王的封地收回,還給百姓,足足是4萬頃地,那就是400萬畝。所以說能臣還是能臣。”少女是想到什么說什么。
徐階一聽,頓時松了口氣。
看來自己在后世的名聲還是保住了。
這個未來的仙人雖然說話刻薄,直言無忌,但是還算公正。
有些清流雖然臉上不敢動色,但是心里都在點頭。
人家說的對。
大明的弊端,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無奈改不動啊。
碰到的都是藩王,都是皇上的親戚。
而皇上只要藩王不造反,不惹亂子,就隨便他們作惡。
甚至他們作惡,導致名聲不好,這才反不起來。
如果藩王一個個名聲很好,大得民心,皇上反而要睡不著了
所以說,約束藩王,讓藩王變成圣人,本身就是與皇上的根本利益違背的。
這才是為什么有明一代,藩王作惡最后也沒有解決的原因。
嘉靖更加是一陣白一陣紅。
人都快過去了。
這時,大太監呂芳趕緊鼓起膽子轉移話題
“仙人,您說了這么多,難道我大明就沒有一點兒好處嗎”
少女聽到這里,然后點頭道“對對對,也不能光說你們壞處。”
“你們好處肯定也是有的。”
“好不好,是對比出來的。”
“比如說你們大明皇帝雖然刻薄殘忍,但是不怎么搞文字獄。”
“不會因為大家寫幾首詩詞,寫幾個就把人一家族都抓起來殺了。”。。
“所以四大名著,水滸,西游,三國,這三個都有造反思想的,結果都出在大明。”
“而最后一個,各種隱晦,各種諧音,各種規避,還是躲不過被封禁。”
“還有大明重視文教,識字率也可以。”
“尤其是江南一地。”
“而到后來的清朝,兩個大村械斗5000人,只有三個人能識字。”
“而你們大明東南幾乎每家都有識字之人。”
“當時還有人舉辦辯論,參加辯論的人足足10萬人,這都是滿清所不具備的。”
“而大明對于讀書人相對還是比較寬容,也出現了很多新想法。”
“比如說虛君之想,萬事委托內閣,君主垂拱而治。”
“有事就換掉內閣,其實是比較好的方法,只是要科舉改變,用對人才。”
“即便后世許多主流勢力,用的還是這一套,有事換內閣,領頭的不換。”
眾內閣大佬頓時心中露出喜色。
對啊,這仙人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