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幾乎把所有的招聘崗位都逛了一個遍,最終他們選擇成為司機。
這其實并不是一份“好工作”,因為成為司機首先要學習各種交通的知識和汽車的駕駛技巧,甚至還要學習簡單的維修技巧,這對平均文化程度不高的納加利爾人來說,是最不喜歡的職業,所以這里的人相對少一點。
不過年輕人卻有自己的考慮,如果以后斗爭激烈的話,肯定離不開汽車這種便捷的運輸方式,他在這里學習,以后也能系統化的把駕駛技術交給組織內的其他人。
兩人把表格放在了這里,然后站在了一遍,也有不少人選擇成為一名司機,就在大家聊天的時候,招聘的工作人員來到了這里,宣讀一些他們需要知道的內容。
其實嚴格算起來,他們并不算是立刻就開始工作了,學習駕駛技巧更像是先接受培訓,然后再安排工作,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想要問,即使他們早就有了決定。
“我想問一下,我什么時候能拿到工資?”
有人提出了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工作人員的回答也很詳細且耐心,“在你們學會駕駛技術之后才行,不過在這之前,你們有三個月的時間,我們會給你們安排住宿的地方和免費的食物。”
“三個月后如果你們還掌握不了駕駛的技巧,你們就只能離開,換一份工作試試。”
“如果你們能夠掌握駕駛的技巧,立刻就會有工作給你們,而且工資不算低。”
“最初你們的工資都是日薪制,最少也會有一百五十加利爾,以后還會有所增加。”
“在這里干的越久,工資也就越高,到最后你們甚至有可能拿到五六百加利爾的日薪!”
“只要好好干,努力工作,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
提出問題的人,其他人,此時都歡呼起來,五六百加利爾的日薪,雖然是“有可能”,但這種激勵比其他任何漂亮話都管用。
他們現在一天都不一定能賺到十加利爾,但只要能夠通過培訓,最低也是一百五十加利爾,只需要一周時間,他們就能賺到一千加利爾,這是很多家庭一個月才能賺到的數字!
就連個頭不高的年輕人此時都有那么一瞬間的失神。
如果一切真的這么美好,人們還會憎恨外國人嗎?
他有些茫然,他們做的這些事情都只是為了讓人們生活的更好一些,可現在已經有人那么做了。
青年黨,所謂的覺醒,還有必要存在嗎?
還有……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