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簡單的補鍋匠人手段。因為他后來悟出的虛心劍道,本就是對“一劍破萬法”這實相劍道的否定和超越,斷然沒有混成一道的道理。
他之所以能夠做到,便是因為從超越走向包容,踏步回眸,又上一階。
若百年前和秦夢霖之戰他達到了這一境界,那么勝負之數猶未可知。
可是御孤乘這至強的一劍,只是開辟了一半左右的空間,將黃希音的劍意干擾拒止在一個方圓十丈的弧形之外;想要反擊,竟是不能!
尤其是“一劍破萬法”中務實的部分,更是完全落在虛空中,好似尋覓不見對手,完全起不到拒之封凍之效。
御孤乘似乎不敢相信,定睛細望。
難以置信。
令他難以相信的,不是眼前之戰局;而是他事先判斷、斷無可疑的黃希音之短板,恰恰成了對方的長處!
說到道心如鐵、百折不撓,御孤乘不但不亞于歸無咎,甚至未必遜色于最精擅此心境的兩大陣營幾大嫡傳,譬如姜敏儀、席榛子、文晉元、寧素塵等人;若非如此,他也不能在遭受二次清濁玄象之爭敗北的重挫后,成功走出,又有收獲。
按照道理而言,對黃希音而言,御孤乘應當是比玉離子更難對付的對手。
直接戰力的比較,玉離子自是較御孤乘略勝一線;但與黃希音交手,只要黃希音的虛心劍神通境界并不顯著在御孤乘之上,憑借御孤乘的堅凝道心,對于此劍的抵抗力顯然更強。
但是……
黃希音的“劍”,并不完全是神通推演出來的!
她面孔中的每一個“人像”,所體現出的不僅僅是神通劍道之奧妙,更有一種直至本真、渾然天成的情感;教人相信,其實每一個“形象”,都是黃希音真身。“人像”背后的此身履歷、悲歡離合、道途心念、勝負度數,都是黃希音真實經歷的折射。
眼前之人,不是當世天驕中最年輕的“后出”,而是似乎活了幾萬歲、游戲人間幾萬載的人物;又或者干脆是覺醒了宿世千百輪回的魔道至尊。
因為這一份神通之外的“真”,令黃希音虛心劍的侵蝕力強化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御孤乘搖了搖頭,道:“后生可畏。”
正如黃希音所言。只相持了十余息,御孤乘立刻看清了此戰之脈絡。
誠然,以他的道行,足以與黃希音匹敵,就維持這般均衡之局,堅持數個時辰、又或者數日,也不是難事。
但是這對黃希音而言全然無礙;但若浸淫時間過久,卻會對御孤乘構成隱患。
單以對下位者的威懾力來說,黃希音的能力,甚至已經超過了歸無咎和軒轅懷。
因為,對于境界稍遜于己者而言,歸無咎和軒轅懷自能速勝,甚至瞬殺。但世間并不缺乏悍不畏死之人、道心執著之輩。
但對上黃希音則不然,若你道行在她之下,只消一個照面,她便能令你跪倒在她面前,永遠沉淪,成為任她操控的走卒傀儡。
如此手段,方顯魔門本色。
既然局勢已明,御孤乘并無絲毫猶豫。把身一提,三縱兩躍,緩緩退出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