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陷入回憶,林茈玉悄悄出去,給他留下獨處的空間。
第二天,一封對康熙父愛的感謝信,新鮮出爐。
信上大概意思就是作為一個新手父親,胤祐偶爾想著如何教育孩子,然后就想到了自己幼年的時候,小時候不懂事只知道與父母分離傷心難過,如今回頭再看,分明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連后路都給他安排好,幸好他站起來了,沒有讓皇阿瑪失望。
都是提前商量過的內容,但加上胤祐這個親身經歷者的內心描述,再經過潤色,當真是感人肺腑。
林茈玉一邊看一邊哭。
開始胤祐還不太想拿出來,后面更扭捏“寫過了”
“沒,沒有。寫得真好,爺,您要是不當皇子,可以去寫書。”
“什么亂七八糟的。”還沒來得及感動,氛圍就被破壞,胤祐黑著臉把信搶回來。“等萬壽節前一天,爺派人將馬鐙和信送進宮,抄的祈福經卷照常送。”
“好的,爺。嗚嗚嗚。”
“”
三月上旬,康熙回京,萬壽節的準備更加聲勢浩大。不僅宮中,就連外面街道都張燈結彩,比新年不遑多讓。
宮里籌備著讓康熙高興,宮外籌備著借機討康熙歡心,耗時大半個月,終于迎來萬壽節當日。
天還未亮京中宗室、官員便已全部收拾停當,林茈玉和胤祐穿戴好出門,在馬車上竊竊私語。
“昨日爺果真把信和馬鐙送進去了”
“送了,這不是你出的主意,怎么現在怕了”
“也不是怕,就是回想起來,有點怪。”
在現代社會見慣了各種包裝和賣慘,回到古代還用這一招就有點怪,讀信時能感受到胤祐的真情實感還好,但事后再回想還挺尷尬。
胤祐倒是沒覺得尷尬,他只覺得不好意思。雖然他總躲著事情走怕被牽連,膽子并不算大,但也不是那種逢人就哭訴賣慘的,頭一回賣慘居然是對著親爹,親爹還是皇帝,屬實難為情。
兩人神色各異地進了宮,走了一堆喜慶又繁瑣的流程,等拜壽的外臣都走了,只剩下皇室自家人宴飲,胤祐渾身都不自在。
酒菜沒滋味了,歌舞不好看了,就連屁股底下的墊子都仿佛帶著刺,他一會抬頭看康熙一眼,一會抬頭看康熙一眼,也說不清是希望康熙理他還是不理他。
然而他不知道,此時康熙的內心也很復雜。
后宮夭折的孩子不少,曾經他以為只要皇子活著長大他就會高興,但當初見到天生帶殘疾的孩子他是真的不高興,否則戴佳氏也不會生下孩子這么多年都沒有晉位。
后來到底還是念著父子之情,給這個殘疾孩子留了后路,再之后就幾乎沒有問過他。直到那年親征,一個右腿殘疾的孩子,居然敢申請帶兵,而且還真殺敵回來了。當時是什么想法來著好像是盯著他看了很久。
將林氏女賜婚給他,老父親心里是帶著點愧疚的,若林氏女真能給他帶來好運,就算這么些年對他忽視的補償。只是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當年那點父子之情居然被這孩子挖出來了。
此時此刻,康熙心里五味雜陳,有兒子長大的欣慰,有對兒子多年忽視的愧疚,還有咳,當年隨便的一點慈父之心居然被兒子如此惦念的心虛。
“李德全,把這個給老七送過去。”
“嗻。”李德全詫異地挑了挑眉,順著康熙手指端起面前桌上的什錦酥盤兒,雙手捧著給下方的胤祐送去。
只要有康熙在的地方他就是永遠的主角,何況今天還是他生辰,他身邊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被關注,尤其李德全這種總管大太監。
眾人看著李德全走向不大顯眼的胤祐,神色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