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太子皺皺眉,他對這個人并不是很熟悉。
下方一個幕僚上前拱手“殿下,林如海是科舉探花出身,在天下文人中很有威望,但他又和江南其他文人不一樣。圣上注重文人,文人又注重正統,大多支持太子殿下,這個林如海我們也曾經派人拉攏,但他油鹽不進,對我們派去的人不假辭色。”
“你的意思是,他倒向老大”
“臣不敢。這個林如海怪得很,之前在鹽道上誰都不靠卻能混得風生水起,后來又到糧道去,半個江南的糧食都要過他的手,可他還是誰也不靠。不過他兩個女兒分別是七福晉、十二福晉,大約他就是憑著這個底氣。”
“兩個皇子的老泰山,這名頭說出去就夠嚇人,哪怕他誰都不投靠,在外頭辦事也容易不少。那你們說他此番進京有沒有可能倒向老大”
太子做了將近三十年太子,早前他并不把林如海放在眼里,但近來索額圖頻繁遭到訓斥,他正是患得患失的時候,但凡一個有能力影響朝局的人出現,他都會疑神疑鬼。
幾個幕僚互相對視,小聲討論半晌,才有一人上前“啟稟太子殿下,林如海半輩子沒有涉足黨爭,如今年近半百應當不會插手。何況七貝勒和十二皇子”
七貝勒和十二皇子都是皇子中最不起眼的存在,在與太子相比不值一提。
幕僚們卻不好說著話,含糊過去“若是林如海真有心參與,相比那兩位皇阿哥會先行試探,但看兩位皇阿哥的意思,并不想插手。”
“孤這兩個兄弟都不愛冒頭,等閑都見不到他們,這回老七被派出去,若能大勝也算是有出頭之日了,至于十二,不說也罷。有沒有什么法子,可以把林如海拉過來皇阿瑪近來對我頗有微詞,如果能讓林如海為我組織江南文人造勢,必成氣候。”
“聽聞早年圣上欲編寫史書便是派林如海尋人,若能由他為殿下組織文人想必能尋到些大儒出面。只是,他官居二品又掌管糧道,想要拉攏他不容易。”
參與黨爭無非就是為從龍之功,贏了功成名就流芳百世,要么為權勢財富,要么為后世名聲。但按照他們所掌握的信息來看,這兩樣林如海都沒有執念。
半屋子人面面相覷,許久才有人提議“君子愛才,禮賢下士,不若殿下親自登門拜訪。林如海的老師乃是前翰林大學士,他與太傅師出同門,也算與殿下有師門情義。”
如果名利無法引誘,那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畢竟胤礽是中宮嫡出,又是冊立多年的太子,無論于情于理他都是最名正言順的儲君。
“好,他兒子即將大婚,想必正是人多熱鬧的時候,孤趁機去拜會,也在情理之中。”太子一錘定音。
林府內林如海正在喝茶,忽然被嗆到,咳了好幾聲才停住,皺眉看著茶盞“今兒這茶葉怎么味道不對”
“沒有啊。這是皇上孝敬蘇麻喇媽媽的茶葉,蘇麻喇媽媽喝不慣又給了我們,大約是父親不習慣這個味道。”林黛玉聞聞自己杯中,沒聞出什么味來,便開口解釋。
另一側林瑾已經快喝完了“我喝著還不錯,有一股不同尋常的香氣。”
林如海又試著抿了一口,然后搖搖頭將茶盞推遠。賈敏便叫下人給他換常喝的茶葉來。
底下林茈玉有孕不喝茶,正抱著果汁吸溜“個人口味不同罷了。父親,湖廣的事情您知道了”
“知道了,圣上下旨在周邊就近籌措糧食,我還派人押送了去。我來的時候事情已經調查清楚,想必二舅兄不日就回來了。”
說到二舅兄,幾人都看向賈敏。
賈敏卻像沒聽到似的,順手給林如海換了茶,坦然自若“我們進京除了瑾哥兒的婚事,正好還有件事,我已經遞了帖子到寧國府,明日黛玉隨我去一趟吧。”
要到寧國府去,眾人都猜到是什么事。
林黛玉應下,又說“我這心里總不太踏實,四妹妹的婚事還是盡早,簡單些也好。”
想到賈敬差不多快到時候,林茈玉忙跟著點頭“是啊,賈家就剩這么個小妹妹,趁早將她的事情了了,也算了卻一樁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