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濟吉特氏沒跟著去暢春園,但她在宮里也見不到大格格,好不容易看見卻是這番景象,心疼地直叫心肝“有什么話不能好好說,打孩子做什么別說姑娘家家,便是淘氣的小子,也沒有打的。他們為什么打你,你說出來,瑪嬤給你做主。”
大格格打個哭嗝“弟弟畫了阿瑪的畫像。”
“小小年紀就會畫畫,好事呢。”戴佳氏忙哄,她也心疼得不行。
大格格補上“額娘說阿瑪排行第七,我就在阿瑪額頭上寫了個七。”
博爾濟吉特氏忍住笑“雖說不該,可你阿瑪也不能動手。”
“就是。”大格格點點頭,義憤填膺。“弟弟說他不會寫七,讓我教給他,我認認真真教了好幾天,阿瑪還打人。”
戴佳氏和博爾濟吉特氏待在宮里這么些年,也見過皇子、公主學習,聽著有那么點不對勁。小心翼翼問“你們是在功課上畫畫的”
“不是。”
大格格搖搖頭,不等戴佳氏和博爾濟吉特氏松口氣,就說道“是在先生衣服上畫的。”
這頓打,屬實不冤。
四五歲狗都嫌,這話也不是假的。
等康熙溜達到咸福宮,就聽聞了大格格的事跡,板著臉教訓“尊師重道,先生教你讀書識字,你怎么能在先生衣裳上畫畫”
幸好大格格雖然在家里什么都敢干,但在外頭還知道維護自己的形象,被教訓了老老實實站著“瑪法別生氣,我知道錯了,以后不會了。”
皇子皇孫到了年紀要進尚書房讀書,但孫輩的小格格們都是各自在家里請教養嬤嬤,很少有進宮的。康熙也沒親自養過公主,訓了兩句就不知道接下來說什么,總不能把訓兒子那套搬過來。
底下小丫頭雖然認錯快,但眼睛直勾勾的看不出半點畏懼慌張,一看就是在家里被寵著的。
康熙大道理在腦子里過了一圈也沒說出來,畢竟這個年紀跟她講道理她也不見得能聽明白,嘆一聲換個話題“你們姐弟這么早就在家讀書了”
“嫡額娘說讀書不在早晚,高興就可以看,雖然現在我和弟弟、妹妹還看不懂,但可以讓教養嬤嬤給我們講故事。”
“那你們都聽什么故事”過年前總要在高位嬪妃宮里溜達一圈,是給嬪妃面子、給嬪妃娘家面子,也是給兒子面子,例行公事似的,所以康熙不急著走,就這么聊起來。
大格格搖頭晃腦“什么都聽,孔子、孟子、莊子。”
“你還知道孔子、孟子、莊子”康熙眼睛瞇了瞇,這個年紀的小孩也就念念字經千字文,孔孟之道,太假了些。
懷疑和不悅一閃而過,康熙面無表情“那你記住了些什么”
“孔子偷飯。”
“孔子偷飯”
“就是他們沒有錢,好多人都吃不起飯,然后有一天有了飯,一個徒弟吃了一口,孔子就說他是偷吃。然后那個徒弟說飯臟了,孔子給徒弟道歉。”
雖然講述地有些簡陋,還有些磕磕絆絆,但康熙依舊分辨出這是哪個故事“這不叫孔子偷飯。你說的那個人可叫顏回”
大格格撓了撓頭“好像是,那兩個字太難了,沒記住。”
古言的確有些生澀,但換成這樣簡單的故事小孩子的確能聽懂,康熙臉色好了些“教導嬤嬤可告訴你,日后遇見任何事都不能擅自猜測”
“不是,嫡額娘說,以后有人教訓我,就要跟他對質”
康熙嘴角不易察覺地抽了一下“倒是個新思路。還有什么”
“還有莊子的福晉死了,他敲盆唱歌。這個人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