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繞膝的熱鬧仿佛就在昨日,但這昨日卻再也回不去。賈母聽著巧姐兒說了半日,直到疲倦的勁頭上來,才依依不舍松開手“這么大老遠回來又說了這許多話,你也累了吧先去收拾收拾休息,等晚些過來用飯。”
“是,老祖宗。”巧姐兒乖巧地行了禮,和鴛鴦一起服侍賈母休息,然后才出來,繞過后院到與鳳樓門前,已經有婆子在等著。
“大姑娘,這就是與鳳樓了。”
“我知道,從前林家小姑姑未嫁時,我跟她在這里住過,雖然那時年紀尚小,但也算有記憶。你是新來的”
“是,我是三奶奶的陪嫁。”
“難怪你不知道。如今這家里我最熟悉的地方大概就是這里了,帶路吧。”
雖然久不歸家,但巧姐兒身上嫡孫小姐的氣度卻半點不少。何況她來之前王熙鳳特意囑咐過,家里最不缺看人下菜碟的勢利眼,凡事得理不能饒人,不得理更要先在氣勢上強三分。
那婆子半抬頭看了一眼,然后才側身讓出路。
踏進大門,巧姐兒只覺得眼前的景象忽然變得熟悉起來,原本在回憶中模糊的景象也漸漸變得清晰,甚至還能想起小時候她和賈蘭在院子里折花時的樣子。
“堂哥呢”
“您是說小蘭大爺早些年二老爺分出去,小蘭大爺跟著搬到后頭去了,不過小蘭大爺如今在外頭讀書,并不常回家里住。”
“那堂哥可成親了”
“還沒有呢,大姑娘還是別問了。莫說成親,早兩年小蘭大爺剛出去讀書的時候,那邊大奶奶想給添兩個小廝二太太都不許,后來還是二老爺發話才添了。”
巧姐兒看著熟悉的景象有感而發,想問問童年的玩伴如何,誰料聽見這種話,立刻默然。
早聽王熙鳳說過,曾經大伯母想要給堂哥添奶娘,二太太不許,沒想到過了這么多年,同樣的事情還是一樣發生。
沒了關心舊人的心思,巧姐兒沉默著走進里頭,看里面已經收拾得干凈利落,雖不奢侈但該有的東西都有,轉身道“這都是三嬸嬸布置的吧替我謝謝三嬸嬸,等晚些時候我再過去。”
“大姑娘說得哪里話,三奶奶是您親嬸子呢。大姑娘早些休息吧,晚些老太太怕是要叫人來請呢。”
“好。”
看著她們都出去,巧姐兒臉上客套的笑容立刻消失,轉而帶上幾分憂愁“難怪來的時候母親說京城不比家里,叫我說什么做什么都小心一點,才出了老祖宗的屋子就不知道多少人盯著,我都不記得小時候是這么過的。”
“姑娘那時候還吃奶呢,記不記得有什么打緊咱們也就是回來住上個月,過后就走了,別想那么多。”
豐兒是早年就跟著王熙鳳的小丫頭,這么些年過去也梳上了婦人發髻。平兒管著家里的事情不得空,王熙鳳特意派她跟著巧姐兒回來。
“咱們帶來的東西不多,銀子都分開放著,逢人問起姑娘只管說江南立足不易,二爺和二奶奶都儉省著呢。”
“我知道,你都說了一路了。”
不用賈府派來的下人,只她們兩個將帶來的東西分門別類收好,銀子更是放進最底層,別人不問她們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