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水上隼人擅長用小場景講故事的田中浩三,很快就見識到了他在大場面上面的能力。闌
前世被炸死的水上隼人,或許是有點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在身上的,拍起電影來越來越喜歡爆炸之類的大場面。
冰天雪地下,喪尸圍城般的絕望;紅色火焰沖天,新干線應聲而炸人性、犧牲、戰斗、逃亡
水上隼人版本的函館行,擁有傳統卻又新穎的特點。
傳統的一點和原版釜山行一樣,開頭每處伏筆、還有人性斗爭選擇之類都是符合一般喪尸片或者災難片劇情走向的,而水上隼人版本的函館行繼承了原版的節奏,還添加了更多特效視覺效果,讓它更貼近于真正意義上的大片。
當年釜山行大火,除了本身劇情可圈可點、節奏優秀以外,未嘗就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運氣因素在亞洲缺一災難大片久矣。
過去亞洲作品里其實也不是沒有災難片,但做到釜山行一般優秀的卻少之又少,其中最大的特點就在于電影工業的差距。
2013年的僵尸世界大戰來說吧,想到那部電影,那如海一般的喪尸群,真不愧其電影名中有著“世界大戰”幾個字,但三年后上映的釜山行,最大的場面無非是最后喪尸群追火車的畫面,那個畫面也不可以說不精良,但拿出來對比卻又遜色于僵尸世界大戰了。闌
是特效做不到這一點嗎不,這應該是是否有一個成熟的電影制作工業的問題。
今生的櫻洲,當然也沒有那么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甚至于還輸給前世釜山行那會兒的時候,水上隼人也只能靠燒錢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這才一次又一次地跟大小姐要追加“億點點”投資。
而這便是函館行“新穎”之處。
在場除了幸運被抽中的普通觀眾之外,都是專業的媒體、業內人士,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或許水上隼人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部視覺效果震撼的電影。
電影結束,觀眾們意猶未盡地看著演職員表,等到屏幕徹底暗下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水上隼人則是帶著主創人員上臺了。
簡單講講“電影好看嗎”“還想再看嗎”“大家多多支持。”之類的熱場話題,馬上就進入到了問答環節。闌
“水上君,我們注意到這部電影用了大量的特效和爆炸鏡頭,這在我們櫻洲電影里是非常少見的,而且想必投資花費也會很高,請問你為什么要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這部電影呢”
水上隼人聞言露出笑容,反問道“那你覺得這些鏡頭怎么樣好看嗎”
“好看。”
“震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