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靈的社員聞到了風聲,一個個又開始往宋建國和宋書玉家跑,送禮的送禮,自薦的自薦,到處攀關系。
甚至連謝錚這里也不消停。
現在還留在鄉下的知青,大多都是家里沒什么門路,弄不到工作指標,因此沒法將他們弄回去的。這些人下鄉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年八年,當初下鄉的激情早就褪去了,現在只想好好的生活。
回不去城,若是能在服裝廠謀個工作也不錯,至少不用下地日曬雨淋了,而且服裝廠的收入也比下地干活高,省著點一年還能攢點錢。
只是他們這些人平日里跟宋書玉沒什么接觸,現在貿然找上對方也不合適,因此大家就將目標對準了謝錚。
謝錚在知青點的人緣忽然一下子好了起來,不管男知青女知青見面都熱情地跟他打招呼,吃什么用什么,都問他要不要,搞得謝錚煩不勝煩,恨不得干脆睡在服裝廠算了。
但面對這種情況,宋書玉卻遲遲沒公布新一輪招聘的標準。
她越是不說,社員們就越是蠢蠢欲動,想盡一切辦法套近乎。
最后,宋建國也是不勝其煩,跑來問宋書玉“你們服裝廠到底要不要招工要招你就趕緊招,我們這還要完糧,耕地種小麥呢,你這邊定不下來,社員們都無心干活。”
“叔,哪有您說的這么夸張啊。我想想,要招的,這次招兩種人,一種是家里有縫紉機會做衣服的,另一種則是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的,年齡不超過三十歲。明天我就讓人張貼在服裝廠大門口,這樣就不會有人再去找您了。”宋書玉干脆地說。
宋建國不解地問“高中生你招高中生干嘛咱們大隊可沒幾個高中生。”
第一種他還理解,自帶縫紉機上崗嘛,誰讓他們廠子窮,買不起那么多縫紉機,只能要求職工自帶了。
但高中生實在是沒必要吧,而且還限制年齡。
十年前大學停招之后,讀高中就沒用了。
大隊里家家戶戶都不寬裕,眼看讀了高中也是回家種地,就沒幾個人讓孩子繼續念書的,因此三十歲以下的高中生并不多。
宋書玉也知道自己的要求要排除掉絕大部分人,但她也有她的用意“叔,我要招財務,招秘書還有預備的管理人員,沒文化不行,而年齡太大的,恐怕不服我的管,也用不了多少年就要退下來,先招一批年輕點的高中生,等咱們廠子規模擴大了,再將年齡放寬。”
聽她說得有理有據的,宋建國也不好再反對“行吧,那再有人來找我,我就推給你們服裝廠了。”
“嗯,給叔添麻煩了。”宋書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招工啟示貼出去后,最高興的莫過于知青們,因為大部分知青都在三十歲以內,高中文化,正好符合這個條件。但高興的同時又有些擔憂,宋書玉肯定會先緊著紅云大隊自己人,分到他們知青頭上的頂多就一兩個名額。
但他們知青點符合條件的知青都有十幾個,這意味著大部分人都會落選,跟這個好工作失之交臂。
更要命的是,謝錚跟家關系非同一般,而他跟蔣正奇關系也特別好。
蔣正奇沒少跟著他去宋家吃飯,跟宋書玉很熟,所以蔣正奇極有可能被選中。除非他們中誰能夠跟宋家攀上更親的關系。
一時間,知青點的氣氛也詭異了起來。
大家各想各的招,使出渾身解數去找人。
宋建國、施明家都有知青悄悄上門送禮,變著法子打聽消息。
這兩個都是老狐貍,哪可能輕易去攬這種事,紛紛找借口推說不知道,這事他們做不了主。
漸漸的,有知青悄悄去找宋書玉。
奇怪的是,宋書玉一改往日的鐵面無私作風,雖然沒收東西,但態度卻頗為和藹,還說讓大家努力,會公平公正地招聘,大家都有機會之類的。
這話給了知青們莫大的鼓勵,也讓更多的知青找上了宋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