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大致講一下南宋的皇帝,前面說過,趙構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讓皇帝之位回到趙匡胤一脈上,他選擇趙匡胤的后代為繼承人。
而宋孝宗被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最賢明的皇帝,史家譽之為“南渡諸帝之稱首”,也就是說他是所有所有南朝皇帝中最厲害的那個,這個評價無疑是非常高的,當然,如果客觀公正來說,最字可能有爭議,但最厲害的南朝皇帝之一還是沒問題的。”
孫群劉裕等人都有些不服氣,這南宋爛成那副樣子,出現個厲害點的皇帝就夸的沒邊,過分了哈。
還是天幕說話公道。
宋孝宗卻情緒低落,崖山之戰若是他再堅持一點,宋朝也不會落得如此地步,君臣跳海殉國,十萬軍民跟隨。
既有這樣的勇氣,連死亡都不畏懼,不如再繼續與那蒙古對戰呢十萬人,哪怕是一個殺一個蒙古人,也足以回本啊。
可是,他又有什么資格說這樣的話,連他自己都放棄北伐了,不是嗎
“宋孝宗本人也曾經是支持北伐的,但是在北伐失敗,又有太上皇趙構的拖后腿,最后才放棄北伐,盡管如此,對內依然是勵精圖治,創下了“乾淳之治”。
而且宋孝宗和很多皇帝不一樣,沒有那么死抓著權勢不放手,晚年覺得自己老了,就退位給太子,給太子留下一個國庫充盈又安定的國家。
可惜這個太子不咋地,繼位之初,也有點志向,能聽取臣下諫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
可以看出宋孝宗是有教好的,但是誰知道他“宮闈妒悍”,懼內心理嚴重,以致后期荒廢朝政;又聽信讒言疏離他爹,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機。
在位不過五年,“乾淳之治”的成果就逐漸消失,南宋開始由盛轉衰。”
“在往后這個皇帝,能力也沒有很出色,但是他一度打壓投降派,雖然抗金意志不是很堅定,但是比起那些渣渣也算不錯了,而且也聽得進臣子的諫言。
宋理宗的話,他也是嗣子,親政之初立志中興,采取罷黜史黨、親擢臺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
他搞政治有一手,但是軍事實力很不行,打金打金輸了,而且很不幸的,在他這一朝蒙古全面入侵宋朝。
雖然沒有亡國,但是他晚年沉湎于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國勢急衰。
下一任皇帝,他又是過繼的。”
說道這里,李一吐槽道“看見了,過度女色對子嗣的影響有多大,奉勸一句,愛惜身體吧,別老是玩女人了。
不怕早死,也不怕斷子絕孫的請繼續隨意。”
一堆三妻四妾的男人覺得自己也不算沉迷女色吧
“這之后的皇帝也不必再說了,因為南宋沒救了,開始走向末路了。”
“平心而論,南宋滅亡主要是積弊已久,而皇帝無能,敵人又過分強大,要說皇帝多暴虐,多天怒人怨倒是沒有。
但還是那句話,當皇帝,菜就是原罪。”
“盡管皇位回歸趙匡胤一脈后,前幾任皇帝都有過勵精圖治和北伐的意愿,但最后北伐也因為各種因素都以失敗告終。
不知道是南宋氣數已盡,還是皇帝和朝廷都無有識人之明,反正在宋孝宗之后就再也沒有什么有名的武將。
前幾個皇帝還肯掙扎一把,后面的干脆躺平,最后就是逢王朝末年一定會有的幼帝出現了。”
趙匡胤眼神兇猛的盯著兩個兒子,這也是沒用的廢物
趙德昭和趙德芳有點不好的預感。
李一面帶憐惜之色道“他一定是一個很乖巧的孩子,可陸秀夫背著他跳入海中的時候,他肯定很害怕,畢竟海里是那么冰冷和漆黑”
陸秀夫下意識看向小皇帝,他抓著他的衣袖,看著他的眼神是那么信賴。
陸秀夫眼眶一紅,他癡長陛下三十多載,也不過庸碌之徒,如今國家亡了,他們如何能茍活呢
陸秀夫柔聲道“陛下,別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