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阿史如今最擔憂的人可不就是涼州李氏么,就連徐侑都得往屁股后面放一放,因此這次出使涼州的人就十分關鍵。
祝阿史跟張並倒也不奢望李氏會接下圣旨,可去涼州打探一下虛實,要是還能埋下一些釘子就更好了。
沖著這個想法,本來張並想讓親自來的。
依他的身份出使,危險是危險了一點。就算不殺他,萬一李氏扣下了他呢。雖然也能改名換姓去,反正李氏人也沒見過他。
不過祝阿史是真看重張並,思來想去還是擔心張並,自然不愿意張並去冒險。君臣二人商議過后,最終派了張並的堂弟張仁前往涼州。
“這就是涼州啊。”張仁不知道自己是第幾次感慨,可在下了馬車之后還是忍不住嘆道。
涼州向來貧瘠,來時他猜想或許是李氏將多年積攢財富全拿了出來,而后窮兵黷武,這才使如今的涼州兵強馬壯。
如今親眼看了,張仁才知道他跟堂兄還是低看了這李氏。
他堂兄是有大才之人,這些年全力輔助主公治理洛京等地。可對比涼州看,實在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大人,我們先去驛站落腳”張仁不斷打量涼州繁華之時,張仁身側的下屬提醒道。
他們一群人數目不算少,加上攜帶了不少東西。這么一大批人從雍州而過再到涼州,想要瞞著李氏是不可能的。再則,他們是要給李氏傳圣旨的,也不用瞞。
因此在他們入涼州的時候,守城士兵就知曉了他們的身份,更有專人在城門口跟他們見了一面。對方脾氣倒好,說是奉主公之令來送通關令,可以以此令牌去涼州專門接待外賓的驛站暫時落腳。
張仁還以為得不到涼州的好臉色,也做好了唾面自干的準備,沒想到竟然是這樣。
聽著沿街叫賣聲,茶樓、酒樓之中說書聲,路過行人的說笑聲組合在一起的聲音并不顯得吵鬧,甚至因為見多了亂世景象,見了這樣的景象還有種眼眶發酸的感動。
張仁都有些恍惚了。
外面是白骨露于野的亂世,這里倒像是盛世之時才有的光景。
“大人”
張仁晃晃頭收回了發散的思緒,“走,去驛站吧。”
驛站建在比較偏僻的居所,不過也是相對了。這幾年武威郡作為李氏治下的首府,難免更加熱鬧。不少人都涌入政治中心,繁華自然是一日高過一日,那房屋、地皮自然也值錢起來了。
這么一來,原來人少偏僻的地方也開始不斷充斥人口,導致這驛站附近現在人口匯聚也不算少了。
“別月館。”到了地方,張仁一看,這驛站還有名字,取得也風雅。
李氏還有心思搞這種東西,此地真是有盛世景象啊。
張仁一眾人在驛站暫時住下,他們也沒急著找李復父子,而是在休整了兩日后就開始在涼州各地閑逛了起來。
張仁來時帶了大量的錢財,因此到處
走動時出手很大方。
現在不少人都知道驛站這兒來了一群其他州的使者,到處看戲吃東西,給錢相當痛快。那不少涼州鄉民把他們當財神爺了,就希望他們來自己這小店坐坐買點東西。
一連幾天,張仁是愈發震驚于李氏治理涼州的手段。
無論是土地的控制、稅收的變革還是四方書院的建立,張仁都知道這必須是有大魄力的人才能辦成。
這些事一個不行,那一定會遭到反噬,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