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元年,詔舉賢良。
董仲舒原本是舉首,然而經過漢武帝親策之后,反而將公孫弘擢為第一。
漢武帝這樣的做法,說明在當時,他并不滿意董仲舒的對策。
而這名垂千古的“天人三策”
卻正是后人所據以判斷董仲舒影響漢武帝“推崇儒術”的主要材料。
因此我們難以認為,漢武帝在此時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從而開啟了新的文治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凝望天幕。
天音所說的“天人三策”
應當便是之前動畫里展示出來的,“漢武帝”與“董仲舒”之間的,三次策問與對策。
他們現在已經知道。
所謂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不是像秦始皇那樣,禁絕了百家的發展
于是漸漸生起了吃瓜的心態。
除了一部分人在彈幕里向漢朝的“后人”詢問諸子百家還剩下哪六家之外
其他人都在看著漢朝的發展。
秦始皇也十分好奇漢武帝此人,他能與自己一樣,被兩千余年后的世人拿出來分析與解說。
恐怕,也是一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皇帝吧。
他很好奇漢武帝會采用的治國之道。
儒家秦始皇并不看好。
漢武帝也凝視著蒼穹之上,神色頗為復雜。
其實,他當時并不怎么關心“選擇哪種治術”,他更在意的是發現治理人才。
這才是他所期待的。
當時在漢武帝策問之際,公孫弘的對策所談,乃是國家治理之術。
并沒有涉及到“崇儒”或是“尊刑名道德”。
漢武帝皺眉看著天幕,他實在是難以理解這突然出現在高空之上的光屏與聲音。
但除了漢朝之外,秦朝與先秦那些人
他們似乎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漢武帝“”這讓他覺得更加奇怪了
他扭頭對衛青與霍去病說“要不你們誰打朕一拳,朕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衛青“”
霍去病“”
漢武帝“尊崇儒術”的實際政策,其實是出現于公孫弘、董仲舒舉賢良之后的十年。
元朔五年,為博士官置弟子,以此作為行政官員出身的途徑之一。
這時候,公孫弘已然拜相。
那么在這一過程當中,朝廷是否詢問過董仲舒的意見呢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說,董仲舒應當并不是參與“獨尊儒術”這一歷史事件的主要人物。
董仲舒本人,也在觀看著天幕的分析與述說。
他實在是不明白
為什么自己總是被提出來說
難道是因為后世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當時的對策,給了漢武帝很大的影響嗎
不是主要人物就不是嘛干嘛總是拎出來說,還與公孫弘對比啊很沒面子的
董仲舒qaq
漢武帝則是默默注視著天幕,同時仔細琢磨著“我們不得而知”這一說法。
再聯想到“歷史事件”“后人”“名垂千古”等等諸多存在著奇怪疑點的說辭
良久以后。
漢武帝的內心,終于緩緩浮現一個假設。
這解說歷史之人怕不是后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