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雖然抱上了南部非洲的大腿,但如果英國以購買艦隊航母為條件,給與澳大利亞更大的自主權,那想必澳大利亞人會買單的。
同樣的理由,印度和加拿大也是英國航母的潛在買家。
不過因為這都是一錘子買賣,長遠看英國的損失更大。
“有所得就必有所失,如果結果已經注定,我們只能盡可能爭取更好地利益。”溫斯頓內心無限悲涼,補鍋匠不好當。
印度在鬧獨立,澳大利亞也在鬧,加拿大雖然還沒有明確表態,多半也是在看英國政府的反應,如果印度和澳大利亞順利脫離英聯邦,加拿大也不會猶豫,都是總理總統,誰愿意自己頭上還有個太上皇呢。
真是樹倒猢猻散。
“英聯邦是我們最后的底線,南部非洲的失誤不能重演。”喬治六世不認輸,他本來就是個有勇氣的人。
喬治六世登基的時候,英國王室正面臨因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感情而引發的嚴重信任危機。
當時的情況很危險,王室的威嚴不僅在英國國內飽受質疑,在國際上也因為愛德華八世和德國的關系,引發普遍質疑。
喬治六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成為勇氣和毅力的象征,重新挽回王室在英國民眾心目中的形象。
喬治六世并不認為情況已經危險到英聯邦必須解散這種程度,他說的失誤,是指放任南部非洲獨立。
溫斯頓就不說話,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不會因個人意志為轉移。
英國強大的時候,海外殖民地和海外領對英國的忠誠毋庸置疑,予取予求。
英國國力衰弱,連最基本的安全都無法保證,這時候再有人挖墻腳,海外領人心思動也就不足為奇。
“保持一支強大海軍,才能充分維護帝國利益,你擔任過海軍大臣,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喬治六世雖然有理想,卻沒方案。
實力不足,話說的再強硬也沒用。
英國政府已經到了連戰后重建都要貸款的程度了,也沒見喬治六世將王室私產拿出來補貼國庫。
都別說補貼國庫了,愛德禮希望王室能減少費用,都沒得到喬治六世的同意。
意思就是有困難你們這幫大臣想辦法解決,每年該給王室的上供堅決不能少。
這很昂撒。
“我的建議是加強和南部非洲的聯盟,充分利用南部非洲,保障帝國利益。”溫斯頓的建議讓喬治六世大失所望。
美國是逆子,南部非洲也沒好到哪兒去,澳大利亞都開始給南部非洲交保護費了,南部非洲應該為帝國衰弱負最大責任。
澳大利亞那兩億蘭特如果給英國,喬治六世也不至于心急火燎的把溫斯頓叫回來。
“南部非洲已經不再是之前的南部非洲了”喬治六世提醒溫斯頓別忘了自己的立場。
喬治六世知道溫斯頓跟羅克私交很好,也知道溫斯頓在南部非洲有大量投資,每年獲得豐厚收益。
喬治六世在南部非洲也有投資,蘭德金礦的收入,就有一部分屬于王室私產。
但是私人關系不能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
“可是我們沒有更好地選擇。”溫斯頓直接揭破英國目前最大的困境。
愛德禮上臺的時候,曾經把希望寄托在俄羅斯身上,結果所托非人。
溫斯頓也不想依靠南部非洲,可是目前除了南部非洲之外沒有更好地選擇。
總不能靠美國那幫希伯來人。
如果不是美國那幫希伯來人為了利益挑撥是非,兩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
最起碼也不會打到目前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