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向慕容延釗,王峻道:“看到了吧!淮賊的水軍,是個大麻煩,還得以浮梁、固壘配合水軍以防之。”
考慮了會兒,王峻對申師厚吩咐道:“派人告訴司超,搜集舟船竹木,重建浮梁,不管他想什么辦法,在下蔡浮橋搭建好之前,務必將壽州水師余部給本帥擋在南邊。如有失,本帥軍法處置。”
“是!”
王峻此道命令,顯然是欲以潁州團練兵及正陽浮橋做誘餌,為下蔡通道的打開爭取時間。
“另外,候騎聯絡郭榮,讓他率徐州、沂州之軍南下,牽制濠、泗之淮賊,不能讓他們影響壽州這邊!”王峻又道。
說著,王峻忍不住嘀咕兩句:“陛下也是,既委本帥主淮南前營,就該讓本帥統籌全局,又何必讓那郭榮獨領一軍,他打過仗嗎?”
“都帥,陛下安排,自有其用意,還當慎言吶!”聽其言,慕容延釗表情嚴肅起來,向王峻道。
面上一訥,上下打量了慕容延釗幾眼,王峻又微微一笑,輕輕捋動著胡須,玩味道:“本帥只隨口一說,不會傳入陛下之耳吧?”
迎著王峻的目光,慕容延釗眉頭一緊,搖了搖頭,不卑不亢道:“都帥多慮了!斷然不會!”
見狀,王峻沒來由地哈哈大笑,聽起來格外爽朗自信,直接傳至大帳之外。
而在壽春漢軍,站穩腳跟,開始對壽春城發起試探性進攻之時,南唐金陵這邊,三萬禁軍,也在主帥劉彥貞的統帥下,北渡大江,氣勢洶洶,向壽州增援而去。
劉彥貞,如魏岑所言,確實是將門之后,有勇武,善騎射,知兵書。也曾歷任地方,不過在州縣之時,理政擾民,口碑很差。在軍中,也尚侃談,頭頭是道,紙上談兵。
當然,其所以能在朝中有不小的名氣,美名譽名加身,是因為此人舍得花錢,有一幫南唐大臣為之爭名。是故,三十出頭,已是南唐禁軍高級將領,并得以為帥,統大兵出擊。
當然,劉彥貞也是自詡將才,只是一直未有機會施展,此番拜帥,便存著一番建功立業之心。
在王峻謀算著南唐援軍的同時,作為援應主帥,劉彥貞也在謀算著壽春城下的漢軍,早早地派人探查漢軍在淮陰一帶的動向與布置。
粗略了解過后,在渡江之前,便召集麾下將校,談論其志,定好作戰方針。基本上,三路齊進,他率主力在東,保信軍在西,再加淮上水師。胃口很大,意欲配合壽州守軍,內外交擊,合圍之,一口吞掉堅城之下的漢軍......
南唐軍隊,有太長時間沒有與北軍真正激戰一場了,在劉彥貞看來,朝廷諸公文弱,太過緊張,以大唐的軍力,倍于漢師,又有水師之利,何懼于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