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一己之私,不顧天下人之利。
他一個面子,全天下人就要跟著受折騰,以至于秦漢兩朝的斤兩、尺碼、重量完全不同。
盧植驚訝地發現,自己腦海中竟然出現了這樣大逆不道的概念。
要知道他在以前,是萬萬不敢想到這種東西的。
皇帝神圣,這就和水是可以喝的一樣,是常識。
隨后他就聽到這些學生們開始討論該尋找什么來做為衡量單位。
有人說,就用我們師尊的。
有人鄙視道,你這是在侮辱師尊,是將師尊比成了低俗的皇帝。
天啊,這些學生才在學堂里學了幾個月啊,有一年嗎,竟然將皇帝都看成了低俗。
他哪里知道,后世還有李逵這樣的混世魔王,動不動就是砍了鳥廝皇帝,讓俺宋江哥哥上位。
“那就得尋找一個永恒不變的量,無論何時何地去測量,它都是固定的。”有一個學生突然道。
盧植看向那學生,不由震撼。
天下英才何其多也。
自己平時可想不到這一點。
而人家才十幾歲的年紀,就想到了。
“什么才是永恒不變的”
“太陽,月亮,泰山,太行王屋山,這些不變,以山的多少份之一,做為長度的單位,就可以保證不變了。”
“那山也會會變化的,風吹雨打。”
“那就以我們距離太陽的遠近來作為長度衡量。”
“太難測量了。”
盧植聽到這些東西,只覺得工之學,博大精深,遠遠比所謂儒學浩大太多了。
而自己畢生50年,就在那幾本區區的四書五經里打轉轉,還以為囊括天下之道,真是可笑到極點。
那東西能讓糧食多長一斤嗎
能讓百姓少餓死一個嗎
能讓土地多肥沃一分嗎
盧植一時間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了。
不過當他聽到商學堂時就明白了儒的作用。
“要給那些野蠻人先學四書五經,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經商”一個商人說道。
他萬萬沒想到,竟然儒家最看不起的商人們,最喜歡儒經。
“是啊,有些野蠻人淳樸,給的多拿的少,有的就是沒沾到便宜就吃虧。”
“這兩種對我們都不利。因為前者很容易滿足,不愿意卷起來干活。”
“得給他們儒家經典,然后讓他們明白啥叫,朝聞道,夕死可。”
“就是說早上聽了我們的道,晚上就可以死去了,把土地空給我們。”有個人開玩笑道。
盧植也跟著笑笑,然后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他發現很多人都沒有笑。
“儒家經典才是最適合我們發展商業環境的東西,當然我是說仁義禮智信這五點,不要君臣父子那一套。”
“是的,不講仁義就會欺壓太狠,引來反抗,不講禮儀就會導致消費降低,不講信用,大家都收不來賬款。”
盧植點點頭。
他突然欣慰起來。
看來自己學習的儒家經典還是大有好處的。
至少在讓人努力干活方面有著獨到之處。
接著他又來農學堂。
這里人最多。
因為沒有門檻,人人都可以學農。
這年頭又沒有高樓大廈。
都是住平房。房間屋后就能種菜,節約很多生產力。
畢竟蔬菜長途運輸太難。
而且人不吃蔬菜,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