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要講究節氣,要講究地力,要講究溫度,最好的就是家庭溫室,冬天用,溫室該怎么做”
“用玻璃來做。”
“現在只有琉璃大棚,相當昂貴,但以后生產多了就不會昂貴了。”
“琉璃為啥能保溫度這就是工學堂學的,我們只要知道就行。”
“再用稻草覆蓋之,白天打開,晚上合攏,費力是費力,但冬天就有菜吃了,也可以高價賣給富人各種新奇之菜,以少量土地,比如半畝的大棚,就可以換取富人們20畝的糧食,這樣的話,你們家就不會被餓死了。”
“而伺候這種大棚菜是很累人的,富人絕對不會去干,也很難讓仆人們去干,只會把這個機會留給窮人。”
盧植聽到這里,再次發現太行山人為了能夠溫和地從富人手中拿走糧食,參與到交換中,真是嘔心瀝血,費盡心思。
此大道圣人也。
位在圣人之上。
他不由地由衷認可。
是啊,單純像王莽一樣,動動嘴皮子就說一人平分100畝地,說的容易,誰能聽他的
再說又能維持幾年
可是半畝地總是好維持的。
而且不行的話,租來半畝地的負擔總比租20畝低。
各種技術提升,果然能夠讓人們變得富裕起來。
能夠從豪強地主們的府庫里,將糧食、錢幣、鐵器、布帛、藥物給交換出來。
話說,,換源a,anyana版。
盧植畢竟是大儒,是名臣,這智商和資質,放在后世就是小學中一聽就懂,一練就會,奧林匹克競賽苗子的存在。
而且這些也不涉及復雜的自然定理和公式。
他當然明白。
聽著聽著,他只覺得渾身歡喜。
就像整個人都年輕了好幾歲。
因為他從憂心忡忡中變得開始有希望。
他感覺能拯救這個世道了。
而且寨子中的人,他們吃的用的,也證明了這一點。
寨子中一樣有富人,比如荀或那些士家子弟。
他們每日也購買大量東西,美酒、紙筆、書畫、美器、瓷器、美服以前他只以為這是奢侈,是浪費,是不肖。
現在他覺得這恰恰是在救助窮人啊。
他們想要購買這些東西,必然要花錢。
錢從哪里來
從家里來。
家里哪來的錢
賣家里土地上的出產。
家里土地是兼并了普通老百姓的。
老百姓沒有了地,但可以出賣勞動力,去釀造美酒。
突然間,他大罵道
“該死的莊園豪強、塢堡,你們果然是最大的害蟲”
因為他想到了,如果這些豪強還是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就等于不需要從市場上消費這些東西,也就不會將莊園里的糧食拿出來賣出去了。
那樣的話,市場上始終沒有糧食。
外面的百姓,空有辛苦勞作的心,空有辛苦勞作的力,卻不知道該干什么,才能換回糧食。
這時候的盧植還是孤身,還沒有家族,所以他不會考慮到一家之利的。
他死前也是一身單衣下葬,個人操守無可挑剔。
他突然間徹底明白了太行山人的講學核心。
明白之后,他重重地向聞人升所在的學堂方向,叩首九次。
九叩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