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負責考成
其實只有事關自身利益的百姓才不會偷懶。
因為偷懶就活不下去
只是這一點暫時還做不到那么快。
考成法的執行和落實,還有各種依據,只能先交給內閣和給事中,還有各地有名望者手中。
畢竟有清名者不一定好,但有惡名者,大部分是真壞。
因為這年頭,那些惡名者其實根本不會掩蓋。
就像那些藩王,哪個作惡會掩飾了
大量侵吞民田,是個當地管員都知道的。
而趙涵對此根本沒有功夫去管。
她專心研究番薯和玉米。
“這兩者之所以高產,最大的問題就是玉米相對來說抗旱。”
“而番薯相對來說不占用各種好地。”
“其實它們相對于普通作物來說,高產性能并不是太強,畢竟以這年頭的肥料和耕作情況來說,不能完全發揮出優勢來。”
“抗干旱,少用水,能在爛地中活,而北方大部分地都是爛地和缺水的地,這才是最根本的。”少女直接說道。
趙涵點點頭。
她也看過書。
知道這兩種作物的淀粉產量,并不比小麥高到哪兒去。
如果真的非常非常高,后世為啥不是遍地地瓜和玉米
它們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弊端。
地瓜保存麻煩,玉米收割起來緩慢。
相反后世的主糧還是小麥和大米。
地瓜是救急,救荒用的糧食。
隨后開始在少部分地方試驗。
試驗之后,開始逐漸推廣。
尤其是在北方干旱的地方,在旱地里面推廣玉米。
而推廣番薯,則是在各種雜地里,田間地頭,院落前后,乃至路邊都可以種番薯。
番薯不挑地,這才是它最根本的好處,甚至花盆里都能種。
其實番薯真正產出的干物質,比主糧并多不了多少。
番薯渾身上下都能吃。
不像小麥水稻,葉子和莖桿基本不能吃。
番薯葉子和莖都可以當菜吃。
對于老百姓來說,這玩意既然能養豬,那就能給人吃。
這也是它的一大好處。
處處都能當菜來吃。
于是兩人費了很大的力氣,先從廣東運來番薯和玉米作物,然后推廣到。
先是在皇莊官田里面推廣。
再通過商人傳信的手段,在百姓家里推廣。
百姓可以先種在自己家里頭,田間地頭,荒地野地里面。
他們沒有驚動百官,也沒有讓它成為百官的功業。
一旦讓百官沾手,那事情就麻煩大了。
好事變壞事。
把人家種的好好的地,變成番薯地。
兩人只是在皇莊和藩王田里大量推廣,然后廉價作為糧食賑災和底價發賣。
要知道番薯可以讓爛地的產量趕上好地的一半還多,好地的數量可是很少的,頂多占據十分之一。
而爛地往年只有好地的五分之一,甚至顆粒無收。
主要是爛地缺水。
數年后。
百姓自然知道這是個好東西。
不好的東西,能在皇上和王爺的地里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