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宋朝,我也沒什么好說的啦,希望他們能爭氣點,說回鵬舉。
嚶嚶嚶,我真的是為他哭死了。”
“他連死腦筋,寧死不反的那股勁都讓人憐愛,我如何能怪他呢
他的教育環境如此,他不愿意分裂國家,不愿再內亂,一心為國,這些本就是優秀的品質,如何能到頭來還怪他愚忠呢”
“他離家從軍前,他的母親在他后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字,而岳飛一生都在踐行這四個人,他仰無愧于天,俯無愧于地。
他一生三次從軍,詩詞北伐,反對和談,挺近中原;他愛惜士兵,愛護百姓,無論何時,都不忘記本心,收復山河,不僅僅是為了地盤,也是為了拯救淪陷的百姓。”
“他被下獄,多少人奮不顧身為他請命辯解,最后遭到株連,可即便是這樣,他死時,依然有獄卒冒險將他的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
那個獄卒叫做隗順,隗順臨終前,又將這件事告知他兒子,他們保守著這個秘密,直到岳飛的冤屈大白天下,隗順之子才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岳飛之前情,宋廷才將岳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
“哪怕一個獄卒,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是他也知道,岳飛是個為國家戰斗的英雄,他不能眼睜睜的的看著這樣的英雄的遺體被糟蹋,哪怕再危險,也要安葬好岳飛的遺體。
岳飛所保護的百姓,沒有辜負他。
至宋孝宗登基,便為岳飛平凡,往后數代帝王都為其加封追贈,雖然斯人已逝,做這些都沒有用了,但是至少還了岳飛一個清白,也讓后來者知道,英雄終究不會永遠被沉默,世間門自有公道在。”
“總有人以為權勢可以一手遮天,可是老百姓并不是眼瞎的,他們知道誰是真正為他們做事的人,誰是英雄誰是人渣。
百年千年,人們依然歌頌著岳飛之名,一遍又一遍的說著岳飛的故事。
據記載,僅宋、元、明、清四朝頌詠岳飛的詩詞,就至少有2400多篇。”
站在牢獄門口的岳飛一只手遮了遮陽光,大抵是日光太盛,以至于他這樣鐵骨錚錚的漢子都紅了眼眶,他站在那里,久久沒有說話。
許久,他才放下手背,看著面前烏泱泱的一片人。
在他面前站著的是百官和無數百姓,他們都是在迎接岳飛出來的。
岳飛輕聲道“讓諸位見笑了。”
“岳將軍哪里的話。”
“朝廷還等著將軍主持大局呢。”
岳飛搖搖頭,“陛下既然病重,那便按規定就是,岳某一個粗人,哪里懂什么朝政,只盼著能再次北伐,重整山河。”
岳飛其實不是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天幕直播以來,趙宋皇帝的威望越來越低,而如今的岳飛是如日中天,天幕對他的喜愛又是如此的明顯,也許有些人就盼望著改朝換代,從龍之功呢。
可是,他岳飛干不來這種事情。
從前如此,今后還是如此。
這百官面面相覷,天幕來這里,自然是為了表態,既是支持北伐,絕不愿再和談,重蹈覆轍,也是對皇室頗多失望。
可岳飛不愿接過重擔的話。
韓世忠想了想,“天幕說的那位孝宗陛下倒是還不錯,既是一脈,也算是皇位重歸正朔,若是擇名臣好生教導,又沒有官家嗯。”他到底含蓄的沒有說趙構的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