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
嬴政坐在露天的亭子里,身邊的案幾上擺著無數卷的竹簡,面前則是韓非與李斯二人。
有一批博學之士還在不斷地記錄、描摹著來自碧空的言語與畫面,既而送到嬴政的面前。
那些人埋著頭,分工協作。
只是竹簡用以記錄,似乎還是繁瑣了一些。記錄沒有多少信息,便已經堆滿了案幾。
昔日的文字刻在甲骨與鐘鼎之上。竹簡與之相比,自然是方便許多。然而
嬴政覺得,這還不夠。
他已經知道“紙”的概念,它的重量極輕、厚度極薄,可以承載的信息非常之多。
據說“紙”是由“植物纖維原料”制作而成。
但何謂“植物纖維原料”
嬴政看了眼案幾上,堆積如山的竹簡。
頓時,很是羨慕后世的發明與技術。
那些博學之士還在奮筆疾書,要將天幕的內容完完整整、分毫不差地記錄下來。
他們雖然分工協作,但同樣的內容需要由不同的人多記錄好幾遍,以防出了差錯。
嬴政則與李斯、韓非一起。
他們觀看著天幕上述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各自都了解到許多額外的信息。
嬴政在這一年,還是秦王。
他還沒有成為秦始皇,而后面的“焚書坑儒”之事,自己也一概不知。
嬴政我吃我自己的瓜:
他今天召見韓非與李斯,是想要商議統一天下與法家的思想,尤其是要拉攏韓非。
之前,韓非的孤憤五蠹等書傳入他們秦國,嬴政看了之后,就覺得他很不錯。
后來又在天幕上看見
后世稱韓非為“法家的集大成者”。
嬴政我的人才都是我的
不能放過這個人才
他們秦國本身就沒怎么出人才,好多都是從別國撈過來的,都不是秦國本地人。
但是無所謂,寡人會出手。
全部撈過來
這一年韓非出使秦國,原本嬴政是并不信任與重用韓非的,李斯與姚賈也說
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子弟,他肯定要幫助韓國而非秦國,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
久留之后,將他放回韓國,這是自己給自己留下禍患,不如給他加個罪名、依法誅殺。
李斯與姚賈,說得挺有道理。
這樣的人才放歸韓國,確實會是一個不小的隱患。然而,嬴政卻有了新的打算。
他希望好好地,跟韓非談一談。
畢竟大家現在打開天窗說亮話,世人皆知秦國將要滅六國、統一天下。
這是歷史的必然。
韓非又會怎么選
韓非在私下里,通過系統的私信功能,問過后世的歷史u主宮商羽。
如今已經得知了自己的未來。
他就在今年死。
因為秦王政聽了李斯與姚賈的話,將他交給司法的官吏定罪。
而后李斯派人給他送來毒藥。
讓他自殺。
雖然他想要向秦王政當面自陳,終究卻沒能見到他。當秦王政后悔派人來赦免的時候
他已經死了。
韓非在與嬴政一起觀看天幕的時候,顯得有一些沉默,他還在思量著。
誠然,秦國慣用的是法家。
嬴政也確實會兼并六國、成為千古一帝。
通過秦國,或者說是秦朝,他所修習的法家的思想主張,或許真的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更何況,天幕還在播放“嬴政燒毀百家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