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有了吳天恩帶來的先帝親筆密旨和貨真價實的蜀地兵符為證,至少魏王私自調兵的罪名可以排出,但他調兵入京,殺了先太子的罪仍在。
“就算這封信是先帝親筆所書,那難道是先帝讓你在太子登基之前起兵入京,也是先帝讓你殺太子的”安國公冷靜下來,一個罪名眼看著就要不成立,那就趕緊把問題引到另一個上面去。
高朔從容應對
“我的確是想發兵阻止太子登基,卻沒有殺他”
“狡辯太子分明是死在你的劍下”太后厲聲指責。
高朔冷笑反問
“太后親眼看見我用我的劍殺了太子或是有誰親眼看見了當日我的佩劍在打斗時不慎遺失,被誰撿了去殺害太子也未可知,單憑一把劍,就能斷定我殺人嗎”
話鋒一轉,高朔凌厲的目光直面太后
“只怕太后并不關心到底誰殺了太子,而是一定要把這個罪名強加到我身上吧。可惜我朝向來依法治國,還沒到太后能一手遮天的時候。”
到底是做過權王的人,說的話就是硬氣。高儉暗自稱贊。
不等太后反駁,安國公說
“哼,太后不想一手遮天,魏王卻未必不想,你拿著先帝給你的兵符,在太子登基前起兵,其用心路人皆知我朝確實依法治國,那魏王起兵禍亂江山的罪又豈是能跑得掉的。”
高朔兩手一攤,隨行表示
“我沒想跑,所以聽聞太子被殺我不就束手就擒了。我起兵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這個天下計。”
“強詞奪理滿朝文武誰不知你的野心,還敢說為天下計,你也不怕你高家的老祖宗半夜去找你”太后罵道。
高朔毫不相讓,直接一口唾沫吐向太后
“呸你個自私無知的老婦也配提我高家祖宗,你生的兒子在西南狂征暴斂,命地方官為他廣羅美人送到京城,供他,多少良家女子因此被逼喪命,此一樁一件我皆已查清,證據確鑿,之所以沒公布天下,為的就是保全我皇家顏面若我朝江山真到了你們這些卑鄙淫、亂的小人手中,只怕老祖宗才會在皇陵中不得安寧”
勤政殿中因高朔的這番話而震驚不已,不是太子的所作所為,而是震驚居然有人敢直言不諱說出來。
他們平日里多少也聽下面的人說過,只是沒人愿意為區區百姓站出來反抗當朝太子罷了,不過如今魏王當眾說出,做了那出頭之人,情況就不一樣了。
太后被高朔氣得節節倒退,高儉怕她碰瓷,慌忙讓到一旁,果然太后退后時沒注意腳下,被高儉的帝座腳踏絆了一下,跌坐在地,口中還不斷狡辯
“胡說八道他胡說他就是想抹黑太子,以解他的罪行,諸位大人莫要被他欺騙,要為哀家,為我兒澄清”
高朔面無表情的盯著太后,眼中的恨意從未有所收斂,高儉覺得高朔看太后的神情不太對,感覺他恨太后比恨太子更甚。
可為什么呢
他才剛從天牢出來,難道就已經知道太后想虐殺他妻女的事了不會吧,這事兒現階段大家應該都還不知道內情才對。
若不是因為這件事,那高朔怎么會這么恨太后興許他起兵的背后,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殺太子,而是太后可惜沒成功就被長信侯擒獲了。
這么看來,勤政殿的這些人里面,只有長信侯始終沉默,沒有發表過任何意見,給人感覺好像是中立的,幫理不幫親,但他內心真是如此嗎只怕早在魏王起兵前,他就已經決定站在哪邊了。
“沒錯,太后。我所告太子之事,確實應該著大理寺和刑部查明,好好地查,細細地查,千萬別漏掉任何蛛絲馬跡。”